原标题:海洋调查一线难觅学科带头人身影
3/4是在读学生,剩下的1/4在职工作人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只有1/4,换句话说,每16名科研人员中,有副高级职称的只有1人。
这一数据来自我国某个持续多年的海洋调查航次。
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1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到,该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涉海学科科研人员出海的实际情况。但从自己多年工作的感受看,确实有相当高比例的涉海学科带头人已脱离了工作一线。
“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
提及海洋科研中,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艰苦——晕船自不必提,工作要“靠天吃饭”,长期出海更是难以照顾家庭。
记者及同事曾随多个不同航次出海,发现活跃在我国海洋调查一线的多是在读研究生或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人。
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所长李铁刚研究员告诉记者,身边还是有不少学科带头人在带头出海。在他看来,出现上述情况与整个科技界人才年龄结构有关。他所在单位60后占比不到10%,70后约20%,80后约40%。从这个角度上来说,70后、80后甚至90后成为出海主力并不意外。
但在汪品先看来,学科带头人出海是“不能缺的课”。“在国外,学科带头人一定会和学生一起出海,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特别是在刚立项的时候。但曾有一个重要课题的学科带头人和我说‘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蓖羝废染醯?,“荒谬”逻辑的背后,是自然科学家面对自然的兴趣和勇气在下降?!岸枷不对诖舐ダ锩娑宰偶扑慊?,习惯了穿着白大褂待在实验室。这是硬件水平提升后出现的新问题。”
学科带头人应是航次“灵魂”人物
“人在一线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绷踉疲ɑ┎⒉患苫涮峒白约旱摹敖萄怠保褐八⒚挥谐龉?,派出执行任务的学生也缺乏海上调查经验。项目正式启动那年的春天,刘云第一次随船前往南海,才发现之前自己和学生在办公室讨论的船上采样流程存在明显瑕疵。上船后第一次采样,他决定采用更合理的取样流程,保证样品质量。
很显然,作为任务执行人,学生们在现场无法独立做出这样的决策。
在李铁刚看来,学科带头人出海,不仅仅能提供具体经验,还应是航次“灵魂”人物。如果出现新情况,他们可对航次计划做出及时调整。
一直身体力行鼓励更多学科带头人出海的李铁刚尝到了甜头。2003年西太平洋航次中,他意外发现了硅藻席沉积。如果当时他不在船上,其他人也许只会将它当做普通泥巴。在前不久结束的“向阳红01”船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中,他在南极首次发现了海底热液与冷泉并存的现象?!傲街植煌梢虻难废嗑嘟?00米左右,且处于同一地质构造?!崩钐账担哉庖幌窒笞鼋徊缴钊胙芯?,航段放弃了之前预设的其他任务目标。
汪品先说,当一群“大咖”在现场聚焦某个话题时,不同学科间也在互相启发思路,自己因此在海上结交了一帮朋友。
“我并不认为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不断出海。但有典型地区性的地学、宏观生物学研究等,有强烈的出海需求?!?/p>
汪品先告诉记者,他曾亲手毙掉了一篇古生物研究的论文。在他看来,这位作者更像是位“算命先生”:并不做一线工作,而是喜欢根据已有的数据做数学游戏,得出荒唐结论。但因为能做出好看的图,这样的文章发表或许并不困难。
“这种做法具有极大的误导性?!痹谕羝废瓤蠢?,学科带头人长期脱离现场,相当于切断了探索自然的“源头”,甚至“培养”了并不想解决科学问题的学术骗子。
不能把出海当成“浪费时间”
“做海洋科研一定要和海洋亲密接触?!痹诶钐湛蠢矗灰硖逶市?,每年出海一到两个月是理所当然的。他分析,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是因为在现有评价体系下,能发表文章就代表优秀,能争来资源才能获得更大发展,有些学科带头人自然就不会出?!袄朔咽奔洹绷恕?/p>
一名高校海洋从业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评价导向下,不少人都希望自己少吃苦,拿别人的样品和数据写文章,多干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等彰显个人业绩的工作。
汪品先也坦陈,有人从事科研是为了科学本身,也有人不是真的喜欢科学,只是把科学当敲门砖、垫脚石,喜欢的是科学带来的其他东西?!拔蚁M耙恢秩硕嗟?。”
“目前的航次科学目标不集中可能也是学科带头人不愿出海的一个原因?!倍嗝煞枚韵蟊硎荆酱巫橹弦苊獬鱿值退街馗?,应该强调以科学需求驱动,提高出海效率。某些航次立足于照顾全体科学家,面面俱到,科学问题比较泛,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航次对学科带头人的吸引力。(记者 陈 瑜)
专家点评
每16名科研人员中,副高级职称的只有1人。该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涉海学科带头人出海的实际情况。我们看到不少学科带头人在坚持出海,大量的海洋科研工作者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但这样的数据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仅是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涉及自然学科的科学家,都需要多到一线汲取营养,走进自然,认知自然,这样的研究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求真和实证是科学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保有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愿望,才能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真知??蒲Ъ掖邮碌氖嵌哉媸底匀患拔粗澜绲奶剿魅现?,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亲近自然、投身一线是科学家的本色,有的科学家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科学精神。
?。ǖ闫廊耍汗液Q缶趾Q笠凰?、研究员李铁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